产品详情:
3D投影显示技术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式实现方式。被动式立体投影发展较早,早期的借助双眼分色的红蓝红绿被动投影,到后来的线偏振和圆偏振3D立体投影技术都可以被认为是被动式3D解决方案。而另一种则被称为主动式实现方式。 主动式实现方式 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不过发展速度很快,主要得益于Nvidia的3D vision和TI的DLP-link技术的推广使得主动投影技术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技术配置,大大降低了立体投影的门槛。
被动3D立体投影系统
被动投影的优势对用户眼镜要求低只需要价格低廉的偏振片眼镜,没有同步要求,对投影单台传输带宽要求不高,只需要普通的60Hz投影系统即可,但是大多数被动投影需要借助更多台的投影机(一般为投影通道数的两倍,也有部分技术可以减少如 RealD技术,利用偏振结合专利的z-screen但是其代价高昂,应用也有不少限制),更多通道的融合机,同时对幕布系统的要求高,比较适合于观众数量比较多的场合。
主动式3D立体投影系统
主动立体技术要求观众佩戴采用主动快门的眼镜眼镜,配合能够支持120Hz输入的主动立体投影机,主动立体技术对环境依赖较低,在相同条件下的 实现效果更加优秀,同时主动立体技术不需要被动偏振技术所必须的金属非极化幕布系统,环境依赖性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金属幕布一般增益高,在边缘融合系统中高增益率容易造成可视角下降带来的融合带可见问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多通道被动立体融合的效果。主动立体投影由于采用了单接口120Hz输入,因此工作在非3D内容模式时自动就变成2D显示,不会出现被动立体在2D显示时还需设置或软件弥补的问题。
但是在结合主动立体进行多通道边缘融合时,无论是3D vision还是DLP-link技术的核心都是采用120Hz刷新率的高带宽图像,由于对硬件处理能力提出了高出一倍的要求,用户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其处理能力是真正能实现全通道120Hz的全带宽处理。
文章来源:立体中国
今日浏览次数888次,总浏览次数888888次。